弹小殊

受害者模式和耻感的缺位

受害者模式是最让人难以评论的一种状态,你看他陷在怨恨当中,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似的,你看见他就像是看见了传说中的“扫帚星”,避之唯恐不及,但转念一想,又觉得这种人真是可怜,心里压抑着多少委屈和愤怒,又不敢发,自己心上又化了不了,那怎么办呢,好吧,这就叫做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”。

遇到这种人,你往往很难应对他。他表面上看起来还可能温文尔雅,满口仁义道德,只是你说不来的感觉是,怎么寻着不是那味儿呢,怪怪的,好像他说的话背后隐藏着与文字信息相反的信息,甚至,他在用自己的一套道理绑架你、责怪你,让你觉得有理说不出,只能被一种闷气所污染。你可能会想,遇到这种人,只能算我倒霉了,以后吧,我惹不起他,我躲着他行了吧?

所以,受害者认为全世界都对不起他,但恰恰相反,他几欲成为全世界最不受待见的人。受害者往往特别有自己的一套理论,你可能还说不过他呢,但他说话的背后却带出来一股消散不去的怨气,也就是传说中的负能量,他自己也许还不自知,说得再冠冕堂皇,但气场早已背叛了他。

受害者模式往往伴随着耻感的缺位。所谓耻感,即一个人能够敏锐地觉察到自己因对他人造成伤害而感到羞耻。一个大谈仁义道德的人,如果自己不深刻觉察自己说话时的起心动念,不进行心智与言语的一致性表达,很容易对他人造成表面的障蔽和实质性的伤害,落进自导自演的闹剧当中,说一套做一套,让人讨厌也就罢了,最严重的是,造着口业还乐此不疲。


评论